
主題四、「身體」Body
活動時間:2014/12/6(六) 14:00
新樂園藝術家:吳妍儀、郭慧禪
TAV駐村藝術家:Anna Suwalowska (波蘭)、Elia Nurvista (印尼)
與談人:鄭文琦
地點 台北市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7號
每個人對身體的存在與其定義上,或多或少有著不同的想法。傳統以性別加於身體產生的必然意義,當心理狀態與外顯特徵有差異時,便會產生衝突。除了衝突引發對自我身體的探索,或身體能夠本能地意識勞動,在藝術創作中,身體是否擁有自主的真實性,獨立於此之外,思考與自己對話的可能性。
Everyone holds different thoughts regarding the existence and meaning of a “body”. Traditional definitions for body have focused on gender and reproductive means. When psychological states differ from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conflicts will arise. In turn, this conflict has not only induced an exploration of the self, but also a physical ability for instinctively conscious labor. In the creation of art, whether the body carries a sense of individual authenticity is independent of this in contemplating the possibilities of dialogue with the self.
藝術家簡介
吳妍儀 Yen-I Wu
巴黎凡爾賽藝術學院造型藝術系碩士畢業,留法七年,1998個展《室內系列》獲國藝會美術展覽補助獎,曾獲國藝會美術創作補助獎,多次參與國內外藝術博覽會。2013年首次舉行個人服裝秀,創作材質轉換為布料實驗,著重造型結構與關懷女性身體為主要議題。目前任職於輔仁大學專任助理教授。
郭慧禪Hui-Chan Kuo
1976 年出生於台灣。現為新樂園藝術空間成員、雍和藝術教育基金會駐村藝術家、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兼任講師。2001年倫敦藝術學院藝術碩士,以數位影像、動畫為主要創作媒材,作品中探討人和環境的關係,將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狀態轉化成圖像,反映生活在都市中失序及焦慮,藉由找尋生命光點及回憶的片段,建構與累積個體存在的價值與方向。
Anna Suwalowska
生於華沙,波蘭,目前居住及創作於倫敦。她於2013年獲得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藝術家探索的主題包含醫療及文化人類學、場域、人類境況及記憶採集。她同時也研究失傳的故事及神話。藝術家的靈感來自於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記憶及想像。她的素描及繪畫捕捉瞬間,但並非現實狀況的再現。反之,藝術家的作品著重在於情緒及張力,退去現實,將自我記憶及對人和自然的觀察融合進作品之中。多樣性為藝術家作品之特色。她運用各式媒材,包含:油畫、素描、攝影、拼貼及裝置。
Elia Nurvista
其藝術實踐是與藝術和社會研究間的疆界交織。她對集體式、社會性的計畫,及因此形式常將其他人以合作者和/或參與者的身分串連起來感到有興趣。經由這些涉入 ,她試著創造公開的對話,並引起對現有價值觀的社會協商。
Elia有幾件關於食物的作品。她對食物的興趣是,作為烹煮及品嚐的結果所引起的議題。這些議題有時和政治和歷史相關,有時只是關於我們所愛的人的記憶。
與談人簡介
鄭文琦
鄭文琦為數位荒原 (heath.tw) 線上書寫計畫創辦人,現職為《數位荒原》主編,同時擔任《典藏今藝術》特約作者,併發表文章於《藝外》雜誌等。也曾為《藝外》第13屆卡塞爾檔展的彼徳•蓋裏森/威廉•肯崔吉文章:「時間的否決」以及史戴爾的「弱影像」。最近擔任策展人Dayang Yraola發起的Project Glocal 2014: Transi(en)t Taipei交流計畫的臺北統籌。另一身份則為占星研究者與神秘學愛好者。
0 意見:
張貼留言